- 时间:2022-04-19
- 点击:1446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工程,突出“大美育”理念、搭建“大美育”平台、营造“大美育”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将美育与艺术教育、科学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相融通,切实推进“五育并举”落地落实,精心策划、成功开展一系列美育活动,形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整体美育育人合力,推进了学校现代化育人格局的构建。
2016年,该工程立项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卓越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子项目。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的文艺作品竞赛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其中,参赛作品《属于我们的故事》荣获 2021 年全国大艺展朗诵大赛一等奖、《麻阳赋——为脱贫攻坚而歌》荣获 2020 年湖南省诵读大赛高职组一等奖。在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中荣获平面类二等奖,视频广告类二等奖。学校商学院学生张园同学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最美职校生”网络评选活动被评选为十大“最美心灵生”之一。
构筑顶层设计,突出“大美育”理念
美育即“审美教育”,主要通过艺术手段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校坚持协同育人,将美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建立了全面综合的现代化美育格局。
上下联动,纵向协同推进。2021年,学校以“大美育”为基本内容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工程项目,在项目组长戚人杰校长带领下,由人文与音乐学院牵头,学生处、校团委、图书馆、教务处及各二级学院多部门通力合作,形成了统筹兼顾、上下合力、层层推进、持续联动的有力工作局面。
学校召开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工程暨美育教育教学与实践项目工作推进会
专兼结合,横向协同育人。为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美育教育,学校在人文与音乐学院专设美育教研室,构建了集人文素养教师、音乐美术专业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师资队伍,并对接各二级学院、团委、学生工作部、后勤处、教务处等美育力量,落实美育公共课与各专业课协同育人,将美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以点带面,美艺互融育人。美育教育是一个知识系统,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2021年学校以人文与音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中心点,辐射其它二级学院、特色学科矩阵,鼓励引导全校学生持续开展丰富创作、竞演。以班级团支部、学院团委为组织体,建立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陶艺、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多元多彩展演戏曲、民歌、书法、篆刻、剪纸等经典艺术,通过积极探索绘画、摄影、插画比赛等多元艺术实践活动,尤其注重面向非艺术类学生开展竞演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美育情境、美育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提升审美意识、创美能力。
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参加中国汉服文化摄影活动
完善育人载体,搭建“大美育”平台
课程与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育人形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是高校美育建设的重点环节。学校稳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将美育课程教学、课外活动融入育人内容中,学校崇美尚美、学美创美的风气蔚然形成。
开设专业课程,打造美育教学平台。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在开设公共基础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成功开展艺术美学类公共基础选修课,依托人文与音乐学院教研优势,面向非艺术类专业铺开《音乐鉴赏》《大学生音乐素养》《美术鉴赏》《中国工艺美术》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的导向明显,参与班级深度沉浸其中。同时,对接二级学院专业特色与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线开放课程中,并建立起课后公共美育课堂。
推进“美育+”课程,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平台。学校着眼于轻工办学特色优势,将美育融入轻工信息技术、轻工设计艺术、轻工装备技术、轻工商贸服务、生物医药5个特色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元素和美育价值,主动将审美观念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中。通过“美育+专业群”两翼结合,建立融“技能”与“艺术”为一体的技艺训练模式,激发创新创意的火花、锻造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培养富有湖湘特色、国内竞争力的高质量轻工、信息技术专才,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具有较高审美能力、专精特新的职业技能、自主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工匠。
此外,学校通过“美育+专业”的方式,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等专业开设艺术类美育课程,融入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对绘画、雕塑、建筑、园林、陶瓷印染等多形式艺术审美力,提升了对各类艺术表现技法、形式语言、思想内容、价值倾向的感知力,增进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学校深入推进美育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坚持“以艺载道”、“以美育德”的思路,因地制宜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切实营造美育氛围、服务师生审美需求、提升校园审美格调。
精选多元艺术门类,打造校园美育活动精品。2021年4月至12月,学校在各月份滚动开展动漫手绘、辩论赛、校园好声音、红色故事讲述、中华经典诵读、五子棋等大型比赛活动高达20次左右,对传统器乐、书法、舞蹈、诗词朗诵等多元艺术进行融合与创演,开展课堂礼仪教育、经典诵读、人文素质“精品”讲座100余场。校园美育活动形式丰富、创意频出,个别重大精彩活动、获主流媒体转载好评。
学校举行“尊师重教•不负韶华”2021级新生入学大典
学校举办2019级舞蹈毕业晚会
强化党建与美育融合,红色美育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围绕献礼建党100周年,美育工作主动积极作为,在“唱响青春旋律 献礼建党百年”中国好声音校园海选赛、“奋进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永远跟党走——唱支红歌给党听”师生合唱比赛等典型活动中,充分融入湖湘特色地域文化、红色经典文化的美育资源,极大地弘扬了人文精神、传承了传统美德、强化了党建基因。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大美育”环境
文化环境是美育的重要因素,是“大美育”格局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高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集中展示。作为师生生活、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文化环境对师生的审美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刻影响着高校美育的导向和质量。
凸显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学校在60多年办学历程中,秉承“至诚至公、精业乐业”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办校、创新兴校”的办学理念,在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企业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逐渐积淀凝练形成了以学校校训校风为底色、以“诚公”为内核的特色校园精神品牌。2021年,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打造“个、十、百、千、万”的“诚公”实践育人体系,即编撰1部“诚公”教育手册,评选10个“诚公”教育优秀学生班级,遴选100件“诚公”教育优秀作品并汇编出版,推出“诚公”教育学生千日成长案例,为万名具有“诚公”精神底蕴的学生画像,通过推动“诚公”教育与学校育人大格局的“五大融入”,突出“五大重点工作”,向全校、全社会讲好科院的“诚公”教育实践故事等,培养了具有科院“诚公”品质、湖湘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大学生。
校内“诚公”教育宣传栏
改善学校环境,形成良好校园氛围。2021年全年,学校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宇、校园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对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文化场所加以书法国画装裱、艺术装饰,累计共投入约175余万元。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强了校园环境美化、提升了人文质感,打造了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高效、品位高雅的美丽校园,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美育功能,形成观美于目、观美达情、观美入心的校园环境美育长效机制。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校园环境,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内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语
优化社会环境,推动校内外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学校高度重视社会文化资源的利用,将美育融入全民素质提升、城乡环境建设之中,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社会环境,通过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博物馆、音乐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引导学生重视对文化和艺术场馆的利用,增强美育贴近学生的体验感和以美育人的实效性。
学校积极“走出去”,将湘瓷、古乐、茶艺、中医药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专业课程,生成更多民族、民间、民俗美育课程资源,集成长期有利于美育工作的图书、实物、音像资料等美育资源库,全面协同校内相关部门开展与基础教育、社会文化艺术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美育合作,开展大学生社会公益艺术实践活动,服务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社会工作。
学校商代大铙古乐团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联合欢迎晚宴演出
学校艺术代表团在世界博物馆日赴长沙媒体艺术之都演出
党委书记李三福、校长戚人杰表示,近年来,学校以“大美育”为核心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机制和体系建设,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校强化美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新闻中心 李文彬 牛志伟)